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生工作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教工之家 党务公开 公共仪器
 
学科简介
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建设
导师队伍
科研成果
规章制度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简介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1/03/23 16:10:44   作者: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浏览次数:

 

 

中西医结合临床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和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吸取两者之长融会贯通而创建的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体系,既有临床实践意义,又有理论发展的内容。中西医结合发源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在世界医学体系上独树一帜。
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中、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策略。197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招收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设立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学科,使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设立,表明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层次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从1978年以来,经国务院学部委员会等部门批准在全国设有40多个中西医结合博士点,百余个硕士点。全国有数所中医药院校创办了7年制的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沈阳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授权医学硕士点。
就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特点,其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为目标。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基础思维的研究型和临床型等多元化人才。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免疫学、中医诊断学、微生物学、医用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诊疗方法,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同时必须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中医院中医科研院所、中医药学校和其他单位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学科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国内外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学科建设有规划,任务明确,学科内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
沈阳药科大学具有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16人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均有留学经历。45岁以下人员占50%,学科成员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团队科技实力强,是一支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科研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方向一:中西医结合对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防治过敏性疾病的主要特色,是过敏性疾病防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显示出我国独特的学术优势。将中医整体观念和重视情志改变对机体的影响,与现代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和防止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精神机制和精神因素在过敏性疾病发病的作用。两种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沦体系虽然不同,但对免疫和过敏反应的认识却从不同的观念出发,保持着若干相似之处,可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方向二:中西医结合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西医的诊断方法,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借用西医客观指标,判断中医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的难治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局偶抗体异常、滑膜炎、骨质破坏和功能障碍等复杂病理改变。采用纠正免疫异常、控制关节炎症、防止骨质破坏的综合治疗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以维持治疗,巩固疗效。
方向三:免疫性疾病发病分子机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异常基因功能的实现最终需依赖于蛋白质表达,中医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疗效最终也往往落实到蛋白质, 通过对有关蛋白质的调控而发挥作用。因此, 观察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是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环节。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原理的免疫分子学检测技术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分子免疫技术从机体整体、 细胞水平,而且可深入至分子水平探讨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中医药的理论本质及对疾病的防治机制。

关闭窗口】【打印】【字体:  

2013 ©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联系我们

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研制